登录 退出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动态速递第41期
63K
索  引  号: 6107000026/2022-000300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21日 14:17
来       源: 市发改委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内容概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关键词解读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本期政策动态速递围绕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配发相关专家、学者解读,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绘就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

关键词1: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

报告原文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这是首次提出。三件大事分别主要针对党、国家、人民三个维度。)

专家解读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这“三件大事”,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办成的一系列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进行了集中概括,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鲜明体现。这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关键词2:中心任务

报告原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明确提出了“中心任务”。)

专家解读

黄天柱(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共十九大报告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并设定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接下来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系统提出了实现这一中心任务所要贯彻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3:首要任务

报告原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新颖提法,既是一种经验总结,也是对发展理念的升级和优化。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相比,该提法在传承中实现了升华。)

专家解读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提高过程中,来支持制度不断完善,来支持民生持续改善,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方式,即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关键词4: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报告原文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个表述是首次出现,值得十分重视。

专家解读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提并论,非常引入注目。报告明确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是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方面。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对2035年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一个很具体的量的目标。也就是说,在量的方面,我们有明确目标。而从学术角度来看,也很难把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割裂开来,譬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低的时段,往往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的时段。中央第一次把“量的合理增长”写到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我们必须稳住经济增长速度,使速度和质量相互促进。过去几年里,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当前稳增长又面临新的压力,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来几年至十几年,需要化解各种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增速,特别是需要释放民间活力、挖掘增长潜力,才能实现经济合理增长。

关键词5:制度型开放、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

报告原文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涵方面,报告中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两点内容均为首次提出。)

专家解读

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以前从没有提到的。以前主要提规则,现在是包括规制、管理、标准在内的制度型开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表明了我们加快开放的态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有碍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和管理提供纠正和改善的规矩和制度,以克服一些弊病,这是接下来高水平开放的关键。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也是首次提出,其中的关键词是多元和稳定。中国要推进的不是单边保护主义,更不是霸权主义,而是适应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多边主义。同时,要维护的国际经济格局不仅仅是多元的,还要稳定。今后中国将更加注重将自身牢牢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之深度交融,防止“脱钩断链”;在与发达经济体保持经贸合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密切贸易投资往来。

关键词6:教育、科技、人才

报告原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是报告中的一个亮点。)

专家解读

王海燕(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教育、创新的内容有很多亮点,首先强调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表述抓住了三个战略的关键要素,即人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科技创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报告还提出“四个新”,即“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里强调的不是国际领跑,而是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新领域,做出新选择。

关键词7: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报告原文

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在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内涵很丰富。)

专家解读

苏海南(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二十大报告关于收入分配的相关论述很好贯彻体现了“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既重申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政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等新论述。这一新论述,顺应了老百姓的呼声,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进完善的必然要求。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居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渠道,但要让其投入和回报形成合理的匹配关系。首先,财产性收入其自身要合法合规对违法违规的财产性收入应依法取缔。同时,在宏观、中观层面,财产性收入与其他分配方式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应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能让财产性收入巨大地、成倍地超过劳动收入。对合法合规的过高财产性收入,应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此方面,还要研究平衡财产性收入与劳动报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关系,防止对财产性收入征税宽松,对劳动报酬征税则过严。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对资本积累方式进行规范。


主办单位: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网站地图网站标识码:6107000026
陕ICP备14003207号-2   汉中网安:61230001 联系电话:09162626681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汉中市政府大院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楼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59号

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